微信扫一扫
随时随地学习
当前位置 :
【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,失其民也;失其民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得天下也。--《孟子•离娄上》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,而使民饥以死,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……盖侈】
1人问答
更新时间:2024-04-26
问题描述:

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,失其民也;失其民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得天下也。

--《孟子•离娄上》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,而使民饥以死,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……盖侈用则伤财,伤财必至于害民。故爱民必先于节用。

--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,不在一姓之兴亡,而在万民之忧乐。是故桀纣之亡,乃所以为治也,秦政、蒙古之兴,乃所以为乱也。……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,即能辅君而兴,从君而亡,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。

--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》 材料四 “孔学则严等差,贵秩序,而措而施之者,归结于君权。……于帝王驭民,最为合适,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”。“儒教之最缺点者,在专为君说法,而不为民说法”。

--梁启超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•儒学统一时代》(1902年)(1)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?为此,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?

(2)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。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?

(3)依据材料三,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。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?

(4)综合材料一、二、三,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。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,你能得到什么认识?

(5)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。简要分析此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。

李雪静回答:
  (1)根据材料一“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也.”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,再结合所学,孟子为此提出了“仁政”“民贵君轻”主张,希望统治者爱惜百姓,改善民生,以图长治久安.   (2)根据材料二“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;不知自省,又出怪异以警惧之”可知董仲舒提出“天人感应(或天人合一)”,在神化君权的同时也希望统治者实行“仁政”.由于董仲舒迎合了汉武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,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.   (3)根据材料三“盖侈用则伤财,伤财必至于害民.故爱民必先于节用”可知朱熹强调薄敛节俭,再结合所学,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,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,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.   (4)根据材料四“盖天下之治乱,不在一姓之兴亡,而在万民之忧乐”可知黄宗羲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,再结合所学,黄宗羲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,认为君主专制是“天下之大害”,批判的发展儒学.   (5)综合上述材料,可知不同时期的儒学治国理念都与国计民生靠近,进而认识到: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,随着时代的变迁,随着社会政治、经济的发展,儒学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.   故答案为:   (1)因素:民心.主张:仁政.   (2)主张:节用爱民.关系: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,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发展.   (3)标准:百姓的忧乐.主张:“天下为主,君为客”的民主思想.   (4)共同:以民为本(或关注民生).认识: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.   (5)观点: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.背景:19世纪末20世纪初,民族危机日益加深;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;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.
历史推荐
历史推荐
最新更新
优秀历史推荐
热门历史
PC端 | 移动端 | mip端
字典网(zidianwang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电话:  邮箱:
Copyright©2009-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-7
lyric 頭條新聞